信用卡回饋比較







記者莊友直/台北報導

來自日本的 LINE 通訊軟體在 2011 年時正式登場,時至今日已經推行至 230 國,並有 19 種語言版本之餘,旗下也包含貼圖、遊戲、行動購物,甚至電商平台等多元化服務。而官方也在今(3/10)日舉辦 2017 年度盛會,除了談談去年的成功案例之餘,也有今年的新功能與不同展望。

▼在記者會場外也有專屬的熊美玩偶擺設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
▼LINE 全球事業拓展部資深副總裁姜玄玭也難得出席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
*限量貼圖,新玩法、設計更簡單!

成功打響 Line 名聲的,不外乎就是貼圖功能,且在主打在地化創作者的情況之下,也讓 LINE 原創市集自 2014 年在台登場後,聚集超過 6 萬名創作者、30 萬組以上的原創貼圖,並在全球創造超過 10 億台幣的累計銷售額。且計畫在 4/19 日開跑的文博會中,也會邀請 12 位台灣原創貼圖創作家到場。

另外,貼圖功能料在今年也會導入不少新功能,根據 LINE 台灣貼圖團隊總監呂苔君表示,將計劃推出更為簡單的創作工具,希望人人都能變身貼圖創作家,還會有主打限定貼圖的 LINE Party 功能,利用藍牙 Beacon 技術,在婚禮、畢業典禮等限定場合收到限信用卡 繳稅時、限地與限量的貼圖。

▼貼圖功能在今年也將新增更簡易的平台,方便創作者製作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
▼未來也會結合 Beacon 藍牙技術,就能在特定場合中,推出限時、限量的限定貼圖。(圖/記松山機場接送 信用卡者莊友直攝)

*LINE Pay 線下商店也能折抵點數

於 2015 年 8 月上線的 LINE Pay 行動支付服務,除了找來宋仲基與朴寶劍代言之餘,營運團隊負責人吳孟芝也表示,信用卡藉由 LINE 綁定的狀態之下,也能靠日常生活幾乎都會看的 APP,即時知悉目前的消費支出資訊,且還會獲得 LINE Points 點數優惠。

而 LINE Pay 等行動支付,雖然在台灣這樣的技術算是剛剛起步,但也藉由早期台南地震的災害,LINE Pay 也提供捐款服務,讓消費者可先行體驗行動支付的魅力,而未來 LINE Pay 將與更多線上、線下商家合作之餘,今年料也將針對線下的實體商店,提供 LINE Point 的點數折抵。

▼未來 LINE Pay 也計劃於今年推出線下商店的點數回饋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
*遊戲平台進化,引入更多知名 IP

LINE Games 遊戲平台根據調查已經是目前台灣佔比最高的遊戲發行商,整體下載次數高達 1,700 萬次,活躍用戶也高達 300 萬以上。台灣遊戲團隊負責人黃瀚潁也以《熊大農場》為例,再加入遊戲的當天,就有 30% 的新用戶會邀請好友,最高單日也有 270 萬次的邀請,可說相當恐怖。

而對於遊戲平台未來的發展,黃瀚潁也指出,再目前已有櫻桃小丸子、霹靂布袋戲,以及初音等人氣 IP 合作,未來也將持續開發、合作推出新遊戲,目標再度引進 40 多款之餘,也會針對現有的遊戲平台再進化,讓玩家能有更便利的平台服務。

▼未來遊戲平台也信用卡比較 加油會持續與高人氣 IP 合作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
*結合通訊 APP,今年開設行動電商入口

對於已有行動支付的 LINE 來說,發展行動電商勢必也是一項出路,根據 LINE 台灣電子商務部資深副總經理顧昌欣表示,LINE 雖然目前已有禮品小舖、LINE@口袋商店,但目標在今年會於原生 APP 中創設行動入口,並計劃集合百家以上的品牌電商企業,搭配 LINE 現有的創業技術,未來在 LINE 中也能即時享受行動電商的各項便利購物服務。

▼因應電子商務部份,未來在LINE 的 APP 也會有全新的電子商務入口,利用 APP 就能即時購物。(圖/記者莊友直攝)

*LINE Today 力拼多元內容

而在去年 6 月上線,至今已有 40 家媒體合作夥伴、1,600 萬活躍用戶、最高有同時 20 萬人在線的行動新聞平台 LINE Today,今年 2/23 日時不僅開設的獨立頁面外,一般消費者在內容的偏好上也以娛樂、在地化的生活新聞為主。未來 LINE Today 也將主打更為豐富的「內容生態圈」打造更多元的行動內容入口。







311周年循例祭上一祭。日本福島災區、東京總理府前有活動;台灣南北串連,場面不輸日本,甚至蔡英文還在臉書回應遊行訴求,規格比日本還高。其實,2025非核家園已定調,國人不同的意見也接近弭平,還能有這樣規格,真是不容易。


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 () { googletag.display('div-gpt-ad-1489561879560-0'); });



日本情況則不然,福島災區除汙工作遇到瓶頸,移除融解的燃料棒宣布失敗,圍阻體內530西弗的高劑量環境,東電株式會社即便是請東芝特別設計抗輻射機器人,也不到2小時即當機陣亡。東電已宣布機器人除汙計畫失敗,也表示整個除汙工作可能要持續40年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燃料棒移除難以克服理所當然,災區輻射土壤移除也寸步難行。裝輻射表土1立方公尺的黑色塑膠袋已囤了至少100萬袋,沒有地方願接受棄土,儘管總理府宣稱今年底之前要處理完外圍非禁制區輻射廢土,但至今怎麼做?還沒譜。輻射汙水更是麻煩。為了讓熔融燃料棒維持低溫狀態,每天都得注入近400噸水,冷卻水沉降至圍阻體底部,奇怪的是水量沒累積增加,很顯然滲漏至圍阻體外,進入土壤、地下水,最終流入太平洋。2013年東電花300萬美元設計膠囊船型攝影機,進入圍阻體底部水域試圖找出滲漏,找到幾處,但沒把握掌握所有滲漏處;之後東電釜底抽薪,想出在圍阻體底部修建400公尺長、全球最大冰櫃「凍土牆」計畫把輻射汙水冷凍。凍土牆去年4月啟用,花了幾十億電費後8月宣布失敗。輻射汙水不斷排進太平洋,北緯40度的太平洋洋流把輻射物質運送到太平洋東岸,赤道洋流又把輻射物搬回太平洋西岸。上海距福島1900公里,科研調查已不斷在東海海域找到福島輻射「指紋」銫-134,證據確切。占地表面積約三分之一的太平洋,大概都遭福島核災汙染。值得同情的是福島災民,他們被貼了標籤。楢葉町在福島核電站淨空區最外圍,2015年9月初解禁,居民可以回家了,未料到原來8000居民,願意回去的不到1成;浪江町月底也將解禁,2500戶居民願意回去的也極有限,因為回去等於自貼標籤。福島核災後強制遷出淨空區約16萬民眾,台灣給予災區居民豐沛、滿溢的關心,但他們散布到外地安置時受到的待遇似乎並不溫馨;災區學童寄讀外地學校竟然被稱為「細菌」,認為他們是不安全的,會帶來災難。災區民眾回到家鄉最難以承受的,是貼上標籤後哪裡都不能去。台灣2025非核家園政策已定調,但推動再生能源的進度卻有一搭沒一搭。蔡英文311宣稱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127億度創歷史新高,可惜數字魔術被譏為「國王新衣」,更關鍵的是,這些再生能源每度成本多少?台電市售電價2元多,為了配合再生能源「業績」,花6、7元買這些再生能源,倒楣的是分攤成本、電價上漲的用電戶。匪夷所思的是,台灣此刻關心福島核災的政策重點竟是何時開放日核食品銷台,行政院長林全在國會甚至呼籲「要理性討論日本核食銷台」,「助日代表」謝長廷先生更不時敲邊鼓;一邊喊非核家園,一邊歡迎日本核食,豈不嫌錯亂?這陣子大陸強力查緝日本核食品偷渡,雖然涉案通路商紛紛跳出來喊冤,說是「公司登記地址」,不是「產地」;但大陸負責產品把關的質檢總局卻能拍胸脯「我們檢查過,沒問題產品才能輸入」。對照台灣,日本老王賣瓜自稱沒問題,官府就呼籲開放日核食,邏輯不通。(中國時報) 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
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}





開發金控日前董事會通過將申請開發工銀改制(更名),預計改制後將更名為中華開發資本公司,該案已送金管會審核,預計最快本月完成;改制後也預定在首季以前完成兩檔基金逾40億元的募集,將鎖定最新的智能、電商、物聯網等產業。


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 () { googletag.display('div-gpt-ad-1489561879560-0'); });



開發金控副總張立人表示,由於併購凱基銀行後,不符合金控旗下不能有兩家銀行的規範,因此向主管機關申請改制(更名),未來開發工銀將更名為中華開發資本公司,也將全力專注在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今年首季開發工銀就將再成立兩檔私募股權基金,分別是創新基金和優勢基金,其中創新基金將鎖定物聯網、網路雲端科技、次世代電商、移動互聯網;優勢基金則以智能(Smart)及環保(Green)為主,兩檔募集的金額分別約為7.5億元、35億元,總計投資在這些新興產業上的金額將超過40億元。另外,下半年則將再募集10億人民幣的基金與1.5億美元額度的美元基金。而先前開發工銀在美元基金方面的規模4億美元的CDIB Capital Asia Partners Fund及規模1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,都已開業營運。開發工銀改制(更名)後,國內另一家工銀台灣工銀也已改制,國內的工銀法正式廢除,工銀等於宣告走入歷史。未來開發工銀將轉型為創投子公司,持續拓展資產管理業務,未來自有資金投資將以投資開發金控主導的外籌基金為主、參與投資國際性私募基金為輔。(工商時報) 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
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信用卡刷卡禮 }




D69EB68DA4ADF54B
arrow
arrow

    姜姵君眼麽叠娥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